网站首页|课题组概况|新闻公告|师资力量|研究生培养|科研成果|常用学术期刊|学术交流|资料下载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科研成果>>中文论文>>正文
李海普, 胡岳华, 王淀佐等.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高岭石的相互作用机理[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5(2):228-233.
2015-04-09 19:10     (浏览次数)

摘要:采用十二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捕收剂,考察了高岭石的可浮性随pH值的变化情况。通过对高岭石不同解理面的化学组成分析及其与十二胺作用的量子化学计算分析,建立了高岭石在不同pH值条件下与十二胺的作用模型,解释了阳离子作用下高岭石的浮选行为。碱性矿浆中,高岭石颗粒的端面和层面均带负电,各解理面间产生静电斥力而使矿粒充分分散;阳离子十二胺在高岭石的(001)面优先吸附,使高岭石的各表面亲水性不同,从而在亲水力的作用下使颗粒发生疏水絮凝,减少了矿物的疏水表面,使矿物难以被浮选。在酸性条件下,矿浆中存在大量游离的离子,高岭石的(001)面吸附H+而使其表面性质与{001}面性质相似,十二胺能够较均匀地吸附在高岭石的各个解理面上。此外,高岭石颗粒的端面带正电,层面带负电,二者之间静电引力作用使矿粒发生絮凝,减少了高岭石矿粒的总表面积,增加了捕收剂的吸附密度。2种因素共同作用,使高岭石在pH值较低的矿浆中表现出较好的可浮性。

附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高岭石的相互作用机理_李海普.pdf已下载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南大学胡岳华教授课题组